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全面推动“对等关税”政策后,全球金融市场掀起剧烈波动,美股、美债、美元——三大传统美元资产同步遭受抛售,投资者信心明显动摇。这一系列市场异动标志着“美国例外论”的失效,也揭示出美联储政策空间有限时,保护主义政策对市场的深远冲击。
1. 美股:特朗普“看跌期权”失灵
在连续重挫之后,美股三大期指在亚太交易时段继续走低,纳指期货跌超2%。投资者不再将特朗普视为市场支撑的“看跌保护”,反而担忧其关税政策会加速企业盈利下行与经济衰退,尤其是制造业与出口导向型企业。
2. 美元:避险货币身份动摇
美元指数失守103关口,非美货币普遍反弹。市场开始定价——加征全面关税等同于“变相货币贬值”。随着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,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,美元资产吸引力开始削弱。
3. 美债:收益率曲线罕见“V型反转”
10年期美债收益率剧烈震荡,周一先跌后涨,幅度为2006年以来仅见。短端收益率下行、长端上行导致收益率曲线创三年最陡,反映出市场对长期通胀与财政赤字的担忧。MOVE波动指数飙升,显示债市不再稳固,是结构性风险的信号之一。
1. 美国经济实质承压
根据PIMCO的测算,平均关税率升至25%将显著抬高输入成本,侵蚀企业利润,最终通过价格传导至消费者端,可能引发滞涨风险。
2. 国会制衡或成政策约束
尽管特朗普有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赋予的行政工具,但共和党内部反对声日增,反映出其政策在立法路径上的脆弱性。
3. 美联储宽松空间仍受限
尽管市场预期降息概率上升,但鲍威尔依旧强调通胀优先。在物价压力未能实质缓解前,美联储不太可能主动救市,货币政策对冲关税冲击的时效与强度令人质疑。
4. 全球资本重新定价美元资产风险
PGIM与瑞银均指出,尽管短期美元可能受避险支撑,但若美国基本面持续走弱,长期美元有贬值压力。尤其在机构逐步降低美元敞口之际,资本外流可能加剧。
货币对交易区间操作机会
欧元/美元:1.10为震荡中枢
美元/瑞郎:0.86为支撑区域
英镑/美元:关注1.31震荡位
多元避险策略替代美元独占地位
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黄金、日元、甚至亚洲高评级债券作为替代避险工具。
谨慎对待美债ETF与利差套利结构
当前美债波动性剧烈,TLT等长期债ETF面临系统性下跌风险。尤其是使用高杠杆利差交易的对冲基金或触发连锁踩踏效应,是当前尾部风险的放大器。
中小盘股与内需驱动型资产更具弹性
若贸易冲突持续,出口导向型大型企业盈利承压,而内需和本地化产业链将更具抗压能力,值得关注。
特朗普关税政策不仅扰乱全球贸易格局,更撼动了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核心信任机制。在当前政治经济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,“风险中性”策略已不再适用,资产重估和全球避险路径正重新定义。